English

西康铸辉煌

2000-11-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秦巴山的秋天是这样美丽:柿子红了,板栗炸了,丹霞染红枫林,满眼是果实累累,到处是流光溢彩。正值西康铁路验交的日子里,我又一次来到秦巴山中,采访西康铁路。

已不见昔日的金戈铁马,已不闻隆隆的开山炮声,只见一条钢铁大道穿山越水伸向远方,一列列运送物资的火车来往穿梭。那响彻云天的汽笛,彷佛在大声宣布:贫穷和落后已属于昨天的历史,幸福和繁荣将在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

作为一名筑路人的记者,此刻,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和自豪。于是,我肩负任务,沿着钢轨,穿越时光隧道,走向昨天,走向会战大军中最英勇的一支劲旅——中铁第十七工程局。

在西康线南段,中铁十七局第一个炸响开山炮,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接连完成了5座隧道、5座大桥,使工期提前再提前

在陕西旬阳县赵湾镇中铁十七局西康铁路指挥部里,我见到了十七局副局长兼西康铁路指挥长万敦炎。他1969年参加工作,先后参加过成昆、襄渝、青藏、大秦、宝中、京九等多条铁路的建设,是属于那种在实践中摔打磨炼、成长起来的有胆有识的企业领导。在西康铁路会战中,他率领他的战友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让常人看来难以逾越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奇迹。

中铁十七局在西康线担负施工的第十三标段,位于秦岭与大巴山结合部的旬阳县赵湾至大岭铺之间。线路全长9.04公里,主要工程有5座大桥、5座隧道,桥梁和隧道占管区总长度的98%,桥隧之密集,为西康线之最,被列为全线16个重点控制工程之一。

1997年元月,中铁十七局接到参加西康铁路施工的命令后,迅速从山西、云南、江西等全国18个省市,抽调人员和机械,日夜兼程向西康线集结。他们从接受命令到队伍进场,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比上级要求提前10天进入施工点。

1月的秦巴山区,正处于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山上白雪皑皑,河里冰冻三尺,给施工准备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困难难不住英雄的中铁十七局职工,他们是一支具有敢打硬仗恶仗光荣传统的队伍。当年修建成昆和襄渝铁路时,他们战“水帘洞”,攻“火焰山”,战绩显赫,被誉为祖国铁路建设的“开路先锋”。今天,他们雄风不减当年。在万敦炎指挥长的率领下,职工们不等不靠,有条件加紧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担任柏木垭隧道和施家岭隧道施工的十七局四处职工,在施工便道一时难以修通、大型机械无法开进的情况下,为了不耽误工期,扛着铺板、带着干粮进山,硬是用大锤和钢钎,在陡峭的山崖上开凿出两座隧道洞口的凌空作业面,为工程按期开工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

担负大岭铺旬河大桥和秧田湾旬河大桥施工的十七局一处和三处职工,为了赶在枯水季节把桥墩基础抢出水面,隆冬时节掀起基础开挖大战。许多处在河中间的桥墩,因水深流急,只能采用钢板围堰。但因河床底部不平,钢板围堰常常下不去。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职工们脱掉衣服,潜入水底清理河床。冰冷的河水冻得他们浑身发紫,直打哆嗦,但他们全然不顾。有时,职工们冷得实在坚持不住了,爬上岸,喝两口白酒,暖和一下身子,又接着下水作业。就这样,他们使一个个水中桥墩及时围堰、开挖、灌注,赶在洪水季节到来之前,把所有的桥墩基础抢出水面。

中铁十七局职工就靠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西康铁路南端第一个炸响开山炮,第一家在滚滚的旬河上竖起桥墩。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接连完成5座隧道、5座大桥,工期提前再提前。

每一项优质杰出的建筑工程,都是本时代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的缩影,代表着本时代建设者的形象。中铁十七局职工把自己的责任写进工程质量中,所完成的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5%以上;担负的10项工程中,有5项评为精品工程,精品工程评定率名列全线第一

北起西安,南至安康,全长267.8公里的西康铁路,是继京九、南昆等铁路之后,国家在艰险山区修建的又一条长大铁路干线。国务院、铁道部领导多次指示,一定要做到“开工必优,一次成优”,把西康线建成为中国铁路跨世纪的代表作。

为了落实国务院、铁道部领导的这一指示,中铁十七局职工从队伍一上场,就立下“确保部优,争创国优”的奋斗目标。他们结合所担负工程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办法和措施,坚持做到,没有试验报告的材料不购进,没经复核的图纸不下发;没经岗前培训的队伍不能上场作业。

在施工中,他们发挥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作用,实行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一票否决权,凡没有质量检验工程师签字的工程一律不计价、不拨款。在工程质量管理上,他们变少数人管理为全员管理,局与处、处与队、队与工班、工班与个人,层层签订工程质量包保责任状,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他们还把工程质量直接和工资奖金相挂钩,实行优质优价,充分调动起职工争创优质工程的积极性。

采访中,中铁十七局西康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金本生,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搅拌机司机,在作业时发现混凝土里有一块小木板,他立即停机寻找,但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把搅拌机斗内的混凝土全部清出来,一点一点地寻找。几位过路的老乡,以为他发现了什么宝贝,也加入进来帮他一块找。找了半天,看到他找出的是一块小木板,很是不理解地说:“费了半天劲,原来是一块小木板,真不值得。”他向老乡解释说:“修铁路百年大计,工程质量最要紧。如果这块小木板打进混凝土,时间长了朽坏、造成空洞,就会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他的一席话,使几位老乡对他肃然起敬。

中铁十七局职工就是凭着这种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修一米铁路,保一米质量,所担负的工程一次性随机检查,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5%以上。所担负的10项工程中,其中柏木垭隧道、廖家滩隧道、大岭铺旬河大桥、秧田湾旬河大桥、廖家滩旬河大桥,5项被评为全线精品样板工程,精品工程评定率名列西康线第一。

科技是攻克施工难关的利剑。中铁十七局职工豪迈提出:“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人走不通的路让科技去闯”

秋雨绵绵,山野一片迷朦。雨中的秦巴群山,更显陡峭和险峻。我冒雨造访黄草坡隧道。

黄草坡隧道全长1903米,在西康铁路的97座隧道中,它排不上什么名次。可它却使我难忘,使我激动,使我留连忘返。

人们称黄草坡隧道,是西康线上的“歧岭”。隧道施工最怕遇到断层,可它平均5米一个小断层,10米一个大断层;打隧道不怕硬就怕软,可它90%是软弱围岩。石质软弱不说,而且还涌水、涌泥。人常说蚂蚁能啃硬骨头,可难喝热稀饭。

一位参加过京九铁路歧岭隧道施工的专家,到黄草坡隧道实地查看后说:如果说歧岭是在豆腐里打隧道,而黄草坡就是在稀饭里打隧道,其施工难度,要比歧岭隧道艰难十倍。

如何对付软弱围岩、穿越断层?中铁十七局职工响亮地提出:“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人走不通的路让科技去闯!”

局项目部专门成立了黄草坡隧道施工技术领导小组。指挥长万敦炎为组长,总工程师王书新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金本生、工程部长毛承祖、保障部长王绍宗、工程师张秋生、孙良标、祝卫先、李志宏、张志鹏等为组员。同时任命三处项目经理范作民为进口现场指挥;四处项目经理孟广友为出口现场指挥。干部与工人吃住在工地,并肩奋战。

施工中,他们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大胆采用光面爆破、全断面开挖、挂网喷锚、小导管超前预注浆、超强防水板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但防止了隧道塌方,加快了工程进度,而且有效地克服了漏浆、错台、混凝土开裂等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大大提高了工程一次成优率。

1999年9月4日,铁道部主管基建的蔡庆华副部长到黄草坡隧道检查工作。他看到隧道边墙、拱部,内实外光,线条顺畅,没有漏水,高兴地拉着万敦炎指挥长的手说:“黄草坡隧道石质软弱、破碎,给你们施工造成不少困难,可你们最后还是胜利了,工程质量搞得这样好,了不起。十七局‘开路先锋’真是名不虚传。”

采访中,中铁十七局职工自豪地说:“打通了像黄草坡这样难打的隧道,天下没有我们打不通的隧道。”

黄草坡隧道地质复杂、石质破碎,在施工过程中,中铁十七局没有伤亡一人,工程质量达到全优,真是一个奇迹。它给人们留下什么样的思索和启示呢?

我带着这个问题向万敦炎指挥长请教。他说:“黄草坡隧道的胜利,是科技的胜利,是各级领导关怀和全体参战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接着,他动情地说:“我们虽然碰上了一个地质复杂、围岩软弱难打的隧道,但我们又很幸运,遇上了一批务真求实的好领导。”

他告诉我,在黄草坡隧道掘进最艰难的时候,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蔡庆华,西康铁路指挥长施德良、副指挥长黄天生,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经理王振候、书记李国瑞、副总经理杨海峰,中铁十七局局长丁原臣、书记瞿观鄞等领导,都先后到黄草坡隧道现场办公,为工程和职工排忧解难。但没有一个领导向他们施加压力,或提一些不符合实际的高指标,总是叮嘱他们一定要依靠科学,稳扎稳打,千万不能盲目蛮干。

谈到这儿,万敦炎说:“如果当时领导稍向我们施加压力,我们头脑稍有发热,施工组织上稍有不慎,那么,黄草坡隧道就会变成一头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它不仅吞钱,而且还会吃人。我们正是坚持了科学施工,才取得黄草坡隧道的最后胜利。”

透过黄草坡隧道,透过万敦炎指挥长的话语,我看到这支筑路人的队伍在素质和技术上日渐成熟起来。他们已不再浮躁和狂热,更加讲究实际和崇尚科学。他们将带着全新的认识、全新的观念和全新的技术,豪迈地跨进21世纪,在新世纪的建筑市场上,再铸新的辉煌。

西康铁路不久就可正式运营。它的开通,将一举改变我国华北、西北和华南地区入川必须绕道宝成线或焦枝线的局面,形成又一条新的连接西南的大通道。今后人们从安康到西安,将由过去的1000多公里,缩短为250公里。

结束采访任务的那天,我站在山的高处,又一次眺望群山中蜿蜒的西康铁路,心中陡起万丈豪情。我想,将来如果有一天,一种新型的运输工具取代火车,后人们在拆除铁路的时候,捡拾到的不仅仅是钢铁和水泥,还有我们这一代人对祖国的忠诚和历史的责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